2021年9月,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生态环境部印发《“十四五”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》提出,科学稳妥推广塑料替代产品,加大可降解塑料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。农用塑料薄膜作为设施农业中重要的生产资料,在促进农业增产和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但农膜长期大量使用和缺乏有效的回收处理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,而农业经济效益也会受到影响。据统计,连续使用农膜2年以上的麦田,每公顷残留农膜碎片103.5kg,小麦减产约9%,连续使用5年的小麦田,每公顷残留农膜碎片达375kg,小麦减产26%。2022年2月21日,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》发布,意见指出,加强可降解农膜研发推广。经过科研人员的探索实验,使用海藻提取物制成的新型环保材料,为解决塑料污染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。 海藻拥有巨大的开发潜力,其活性物质可以开发成药品、功能性食品、化妆品等。经过创新研究,海藻还能制备成保鲜膜和农用塑料薄膜。海藻富含多种多糖类物质,如褐藻胶、琼胶、卡拉胶等,其中褐藻胶是制作保鲜膜的良好原料。褐藻胶是一种天然阴离子多糖,当大量钙离子存在时,褐藻胶就会与钙离子结合形成紧密的“蛋盒”网状的变性凝胶结构,从而具有良好的成膜特性。 用海藻制成的新型材料来替代普通塑料,对环境是十分友好的。一个普通的塑料袋,完全降解需要200至1000年的时间,全生物降解海藻地膜可有效代替传统塑料地膜,其最终降解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,可从源头上消除农膜污染,除此之外,还能提高土壤温度、抑制杂草生长,兼顾环保和经济利益。 海藻制成的塑料替代制品展现出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,尽管实现大面积推广还面临成本高、生产线不够健全等难题,但在科研人员的努力探索下,全生物降解海藻塑料实现产业化指日可待,将会极大地造福和改变人们的社会生活。
科技日报讯(记者 吴长锋)塑料垃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,对人类健康也产生巨大的威胁,发展新一代可持续塑料替代材料迫在眉睫。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,该校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研制了一类超强、超韧、透明的高性能可持续仿贝壳复合薄膜,成功构筑了“砖-纤维”仿贝壳层状结构,使该薄膜展现出远超传统塑料的力学性能,展现出比塑料薄膜更突出的综合性能。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《物质》上。 据介绍,这种高透明高雾度薄膜得益于致密的仿贝壳“砖-纤维”结构,通过薄膜内部孔隙的填充保证透光效果,通过纳米片-纤维素的界面散射保证光学雾度,从而可以在370—780纳米的可见光谱波长范围内,同时实现超过73%的高透明度和超过80%的高光学雾度。同时,该薄膜还具有高强、高韧的优异性能,分别是商用PET塑料薄膜的6倍和3倍以上。此外,纳米纤维三维网络和“砖-纤维”仿贝壳结构设计,有效抑制裂纹扩展,同时纤维变细效应可以提高材料内部纤维间的氢键密度、促进薄膜拉伸过程中的纤维滑移,从而使材料兼具高强度和高韧性。而且,该薄膜在250℃下仍能保持结构和性能稳定,在极端环境下具备比塑料薄膜更为优异的服役性能。 研究人员表示,这种仿生薄膜材料集成了优异的光学、力学和热学性能,并且在自然条件下可以完全生物降解,克服了废弃塑料难以降解的问题,在满足柔性电子器件基底材料光学透明性、柔性、低成本以及高低温下的尺寸稳定性等要求的同时,全生命周期绿色无污染,在未来柔性电子器件领域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。 《科技日报》(2020年08月14日4版)
2024年8月23日,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在山东日照莒县举办了“2024中国国际塑料展”说明会。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、各地方塑料行业协(商、学)会、南京市贸促会(会展办)、南京国际博览中心、多家相关媒体及展商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出席本次说明会。